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5:38:00    

中国台湾网8月28日讯 8月6日至9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第13届云台会系列活动在云南成功举办。本次云台会以“共享RCEP新机遇,推动云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450余名嘉宾共叙情谊、共谋合作、共话发展。

8月6日,第13届云台会在昆明隆重开幕(中国台湾网发)

作为深化云南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台会已走过13个春秋。13年深耕,一场跨越海峡的约定从未爽约;13载耕耘,一条云台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51场次云台产业对接活动激情澎湃,77场次交流活动情谊交融,9000余名岛内外政商界人士赴约,200余个云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这一串串数字不仅是深化两岸交流的有力见证,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共谋发展的坚定行动。

聚焦主题,共话发展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为区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云台携手开辟了新蓝海。本届云台会正是敏锐把握了时代脉搏。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在RCEP框架下优势更加凸显。

第13届云台会开幕式现场举行了昆明台湾青年创业园开园仪式(中国台湾网发)

昆明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顺云对此深有体会:“云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台资企业入滇,能与本地企业携手并进,更有优势共同开拓广阔的南亚东南亚市场,这是真正的互利共赢。”云南独特的资源禀赋、活跃的口岸经济,与台湾在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国际市场渠道,在RCEP的大舞台上找到了精准对接点,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合作潜能。香港国际经贸合作协会理事长、香港台湾商会名誉会长陈青东同样高度评价云南的枢纽价值,认为云南拥有连接RCEP成员国的跨境通道、成本优势及宜居环境,是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理想之地。

在云台会主题活动中,云南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台商们详细介绍各领域的投资机遇与发展规划,精准对接需求,热情递上合作的“橄榄枝”。会场外,聚焦云南优势资源与台湾产业方向,组织台商台企台胞代表深入昆明、曲靖、大理、玉溪、红河、楚雄等地进行实地参访考察,通过举办7场专项对接活动、10项拓展活动,全方位展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与新成效,向广大台商台企发出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邀请。

产业契合,投资热络

云台两地产业结构如同精妙的榫卯,展现出天然的互补魅力。近年来,云南省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加快推动云南的“资源禀赋”与台湾的“制造优势”双向奔赴,台商台企也看好云南发展商机,持续加大对云南的投资,云台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247户,实际使用台资21.76亿美元,云台贸易额达124.17亿美元。

第13届云台会云台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中国台湾网发)

台企安佑集团继昆明宜良项目、大理项目之后,玉溪项目仅用时15个月就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年产20万吨饲料,年产值8亿元。截至目前,安佑集团在云南的项目年产饲料逾60万吨,年产值超过25亿元。

今年4月,知名台企天福集团总投资超2.2亿元的双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该项目总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集茶叶生产、包装、仓储、科研、文化培训、研学旅游于一体,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普洱茶加工园区之一。

1990年冬天,台商汪志哲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大陆看看,这一看,就是35年。汪志哲长期从事进口水果贸易,随着中国牛油果市场快速增长,他嗅到商机,决定从市场端走向种植端。

第13届云台会嘉宾考察云南花卉产业(中国台湾网发)

“我开始满世界找地,转了一大圈才发现,自己的国家才最稳定,亦是最大的市场。”汪志哲介绍,2019年,他和团队来到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江中山,成立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牛油果。至今,汪志哲团队已种植近3200亩牛油果林。2024年11月,其公司的132箱牛油果出口新加坡,实现云南省牛油果的首次出口。

2011年,来自台湾台南的郑威仁带着一箱台湾乌龙茶来到云南,如今41岁的他已是质世代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1月,他与温德姆酒店集团和廷泊酒店合作,在昆明呈贡落成集培训、办公以及孵化为一体的2000平方米青创基地。下一步,还计划在昆明主城区建设台商大厦,通过以租代购提供住房,降低台青创业、定居成本。郑威仁说,云南的咖啡、茶叶、鲜花、民族文化等样样都是宝藏,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走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文化碰撞、守正创新中走出自己的路。

台商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中医药文化(中国台湾网发)

“昆明是我的老家,父亲对这里感情很深。我服完兵役后,20世纪90年代随父亲第一次回到这里。”张顺云对云南充满感情。目前,张顺云团队已投资昆明滇池度假区“滇池健康智谷(昆明细胞产业园)”,计划建设国际五星特色疗愈酒店、与台湾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打造两岸医疗交流中心,让两岸共享医疗科技发展红利,也为云南医疗旅游及跨境医疗提供新的选择。同时,还计划在云南曲靖投资建设台湾零碳新创产业园,以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生物资源为主,现代物流、商业商务、科技研发等配套服务为辅,打造西南高端食品加工物流贸易中心、曲靖市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此外,还有云台文旅、远泉果蔬、巨杨花卉等台企也不断加大在云南的投资,以真金白银持续投下对云南市场和营商环境的信任票。

服务保障,暖心护航

落实惠台措施,护航台商在滇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持续释放的惠台政策暖流,为台商在滇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家”的温暖。中央“26条”“31条”惠台措施、云南省惠台“75条措施”以及《云南省贯彻落实“农林22条措施”服务指南》等,为台商台企在云南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昆明、保山、大理、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也结合实际,相继细化惠台措施,省直部门出台落实惠台政策配套意见,省委台办制定相关服务指南和清单,帮助台商台企应享尽享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措施降低了台商台企的投资成本和经营风险,也增强了台商台企在云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想要五分协助,得到的往往是十分支持,让我有‘在外遇困难,回家有人挺’的安全感。”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志哲生动讲述,相关部门“像一家人一样”,关怀备至,响应迅速,这也是吸引台商持续扎根云南的重要原因。“这里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投资很安心。”这份认可,也成为台商与云南携手共进的坚实基础。

台企天福集团云南双江县项目自筹备起即得到省市两级台办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仅用2年时间便建成运营,展现了一流的“天福速度”与一流的营商环境在云南的完美结合。此间,被誉为“两岸茶王”的台商李瑞河先生亲临云南,云南省台办主要负责同志与其进行了友好深入的交流。

台商考察泸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中国台湾网发)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搭建服务平台。2023年以来,云南省台办汇聚全省台办系统力量,联动省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因素,面向台胞台企持续深入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行动(以下简称“四送”行动)。各级台办、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台胞台企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法律服务需求,通过普法宣讲、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形式为台胞台企提供全覆盖、全方位、专业化、精准化的法律服务,累计开展普法宣讲培训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6万余册(份),处理台胞台企矛盾纠纷100余起,台胞台商台企台属1万余人次参加。

整合各方专业力量,打造服务队伍。2023年5月,云南省台办协同民革云南省委法律支部建立台胞服务专班制度,派遣骨干力量组成台胞服务专班,定期走进昆明台资企业协会,上门提供法律服务、受理投诉求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困难问题,变“坐等上门”为“靠前服务”,变“背靠背”为“面对面”,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2023年8月,省台办会同省高院落实“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成立云南省涉台纠纷调解中心,聘请39名热心调解工作、具备调解能力的台胞台商、法律工作者、对台干部担任调解员。2024年7月,在省台办与省司法厅的指导下,省律师协会专门组建了在滇台胞台企公益法律服务团,从各大律师事务所遴选出63名优秀律师担任服务团首批成员,通过宣讲培训、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体检、合规建设等形式,为台胞台企提供“用心、真心、暖心、贴心、信心”的“五心”级公益法律服务。玉溪、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台办先后与当地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台胞法律服务中心(站),以“固定式”法律服务,为台胞台企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法律服务圈,随时、就地、零距离解决台胞台企遇到的实际问题,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涉台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外,云南省台办还对涉及台湾事务、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两岸协议进行了汇总梳理,组织编印了《涉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选编(2024年版)》,共收录文件资料118件,为依法规范和加强云台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保障台胞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台湾网、云南省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