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土特产”:品质打底,创新方能高飞
一方水土的“土特产”,往往藏着乡村振兴的大潜力。日照绿茶、“东禽1号”、串收番茄、日照花生的“进阶路”,正是乡村特色产业从“养在深闺”到“香飘内外”的生动缩影。
“土特产”要成“金招牌”,标准与品质是根基。日照绿茶的“茶庄模式”设定6个前置条件、8项技术规范,实现从“产量竞争”到“品质革命”的跨越;串收番茄以“良田、良种、良法”为准则,通过533项农残及水质标准检测——正是这种对标准的严苛坚守,让“日照好品”有了赢得市场的底气。
自主创新则是“金招牌”的核心底气。纪华家禽以本土琅琊鸡为素材,培育出节粮高效的“东禽1号”,打破种业依赖;金果粮油联合科研院所拿下15项知识产权,破解花生加工瓶颈。这种扎根本土、瞄准痛点的创新,既守住了“土味”,又赋予产品“科技芯”,让“土特产”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化与国际化更是“金招牌”的进阶之路。“日照绿茶”“日照花生”地理标志的打造,突尼斯、澳大利亚等国际商标的注册,让日照特产从“无名小卒”变身“知名IP”,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山海好味”走向世界。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日照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本土特色、锚定品质标准、坚持创新驱动,“土特产”就能蜕变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金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