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09:43:00    

杭州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决定在7月31日结束营业了,很多粉丝为此惋惜不已。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实体书店生存与发展压力重重。高租金与运营成本的负担、电商与数字阅读的冲击、大众阅读习惯与消费模式的改变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体书店被誉为城市的“文化灯塔”,要守住“灯塔”长明,就要做精“书店+”文章,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走到群众身边去,要明确书店自身定位。书店走进社区、医院、博物馆等,走到群众目之所及处,能一点点增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杭州的晓风书屋深耕在地文化,只为让杭州读书人都有一个家门口的最美文化站。温州的無料书铺核心定位是文化社区、各种各样话题与IP的发生场,致力于有趣人文生活。为社区定制文化活动、推荐书单、提供交流场域,使书店成为同好聚会交流的首选地。

走进人们的生活日常,就要依托书店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长,加进各种可能。

比如项目扶持。今年浙江省安排约200万元作为政府向实体书店购买阅读服务项目的扶持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实体书店开展全民阅读服务。这项工作已经持续开展多年,去年有19家书店获得10万—12万元的支持。政府购买阅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书店活动运营的成本,可有效缓解生存压力。

比如名家资源。纯真年代书吧的杨柳郡店虽即将谢幕,但宝石山店已经开了25年。这家被誉为“西湖边的文化客厅”的书店,曾吸引吴晓波、余华、方文山等名人来此做客。“+名家”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品牌价值的增值,还有社会的认可。

再如特色文旅。今年5月开业的晓风书屋阅见西湖店,通过文旅巴士邀请30名乘客走进余杭看文化乡村新模样,让阅读有了新表达。书店做文旅能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精神消费场景,也能反哺图书销售和品牌价值。

可见,书店要学会做加法,推动从图书售卖场转向“图书+文创+餐饮+体验活动+文旅消费”的多元业态发生场,形成“文化消费生态圈”。书店在提供“慢下来”的沉浸式体验中,满足社交互动、精神放松的需求,就有机会成为更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