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启动全民体重管理三年专项行动,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科学减重方案。本报记者走访南阳医专一附院,邀请专家解读科学减重要点。

全面筛查,精准找因

“减肥别盲目跟风。”该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表示,肥胖成因复杂。常见的高热量、高糖饮食及运动少、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导致肥胖,一些疾病也不容忽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代谢性疾病如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甚至部分遗传病也可能引发肥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下丘脑损伤、炎症、肿瘤以及抑郁症、焦虑症、暴食症等,也可能导致病理性或药物相关性肥胖。

专家提醒,若出现腹围突增、体重短期内暴增,或常规减重无效,应及时做全面医学评估,排查潜在疾病,制定个性化方案,以达到理想体重。

分级干预,科学减重

依据《中国肥胖诊疗指南》,BMI指数是判断肥胖和干预分级的“金标准”,BMI在18.5~24为正常。该院普外科主任称,BMI>27.5且合并2型糖尿病或两项代谢疾病,BMI>32.5(无论有无并发症),以及BMI>37.5的患者,建议考虑手术干预。数据显示,代谢手术对重度肥胖患者5年减重成功率是传统方式的3倍多。不过,手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未成年人、酒精依赖症患者及未控制的精神疾病患者不宜手术。

科学饮食,合理搭配

“科学饮食不是饿肚子,而是重建饮食结构。”该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推荐“三阶餐盘法则”。

早餐要兼顾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为一天注入活力。午餐遵循1/4、1/4、1/2的比例,即主食占1/4,可选糙米、黑米、燕麦等全谷物类,或红薯、紫薯等薯类;优质蛋白质占1/4,如去脂瘦肉、禽类、鱼虾、豆制品;蔬菜占1/2,以绿叶青菜为主。晚餐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尽量提前3小时进食。

专家提醒,要避开勾芡、糖醋等隐形热量陷阱,多采用清蒸、炖煮等健康烹饪方式。

未来三年是体重管理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提出“地域化减重”概念,结合各地饮食文化制定差异化方案。专家强调,能量摄入和食物搭配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节食。肥胖与热量摄入、食物质量有关,长期坚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才是控制体重的关键。

全媒体记者 李贺 李晓 通讯员 严晓璐

编辑:辛灵飒 初审:杨东梅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