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电力工匠的“硬核”担当
——走近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国网保定供电公司员工王爽

7月4日,在国网保定供电公司新厂区的王爽创新工作室内,王爽(中)和同事们交流研发心得。 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摄
7月的保定,高温天气频频出现。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电力工人,国网保定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的90后员工王爽,经常在高温下奔波于各个变电站。
自2014年入职以来,王爽扎根生产一线,努力钻研专业技能,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技术骨干,收获了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保定工匠等荣誉。日前,他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
7月3日清晨5点,王爽与同事驱车赶往220千伏北杨变电站,开始当天的电容器设备检修倒闸操作。
抵达现场时,施工区域已按规范设置好围栏,醒目的“注意相邻设备带电”警示牌悬挂其上。王爽介绍,这些安全措施都是前一天预先布置到位的,只为确保检修人员的绝对安全。
“变电运维讲究‘三分实施、七分准备’。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周全。施工前的充分准备,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基础。”王爽这样阐释他的安全理念。
现场倒闸操作工作结束后,运维班组人员手持红外测温仪,对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关键设备逐一进行精准测温,同时细致检查设备的外观、运行声响及附属装置状态,力求及时发现并排除任何异常。整个过程中,王爽都紧盯每个人的操作步骤、动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不敢有丝毫懈怠。
“有王爽在现场,大家心里就特别踏实。他做事认真细致,考虑问题特别周全。”一同参与检修的聂晶说。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源自王爽十年如一日的严谨与担当。任务无论大小,只要交到他手上,必定能保质保量完成。
2020年7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保定试点建设新一代变电集控站,王爽被任命为该集控站监控班班长并负责集控站软硬件建设工作。从班员到班长,首次肩负如此重任,压力不言而喻。但他迎难而上,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把每一件事都踏踏实实做好。
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大厅不间断电源系统接入位置与设计不一致,同事认为基本符合要求,可以交付。但王爽认为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能有半点差异。在他的坚持下,该点位重新施工,整个工程也最终得以高质量完成。
经过数月奋战,新一代变电集控站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王爽也在这一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历练与成长。
“王爽这孩子让人放心,他干工作特别踏实,吃苦耐劳,无论任务大小,都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王爽刚入职时的师傅张龙说。
如今,作为运维中心计划技术专责,王爽不仅在一线工作中兢兢业业,更在制度规范建设上持续发力:参与编写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3份,牵头编制变电站安全措施标准化图册等制度标准5项,主持编审变电站运行规程69份……
参加工作以来,王爽扎根变电运维一线,累计执行变电站巡视维护、倒闸操作、应急抢修等核心业务1000余次;签发变电站工作票2000余张,保持“零问题票”纪录;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隐患400余项;参与各类重大保电任务300余站次。他以实际行动,筑牢了设备安全防线,有力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当先锋
2023年8月,受超强台风“杜苏芮”影响,保定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一些地方被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王爽第一时间赶往受灾严重的涿州,目标直指承担着区域供电“大动脉”角色的220千伏豆庄变电站。
8月3日上午,远程监控显示,变电站外围的积水已迅速突破1米警戒线,仍在不断上涨。“当时,整个变电站就像汪洋中的孤岛,仅靠一圈单薄的围墙和大门口的几块防洪挡板支撑,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回忆起那一刻,王爽的语气依然凝重。
没有丝毫犹豫,王爽和突击队员冲进了随时可能被洪水吞噬的变电站。风雨中,这支由党员组成的“红色堤坝”迅速筑起。实时监测水位、寻找渗漏点、沙袋封堵缺口、水泵开足马力全力抽排、加固围墙……每一项工作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角力。汗水、雨水、泥水混在一起,浸透了工装,模糊了视线,但没有人停下脚步。
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一面高50厘米的坚固防洪沙墙,紧紧环绕在设备区周围,洪水被牢牢地挡在了变电站外围。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王爽和突击队员们赢了。他们守住了涿州电网的命脉,为全市抗洪抢险救灾保住了至关重要的“电力生命线”。
值得一提的是,涿州正是王爽的故乡。他的老家王御史庄村,同样在这场洪灾中受损严重。而豆庄变电站,距离他的家只有13公里。平时开车不过是十几分钟的距离,但在那个分秒必争的抢险时刻,却成了王爽心中最遥远的牵挂。
“当时想不想回家看看?”记者问他。
面对这个问题,这位洪水中的逆行者,眼神中流露出柔软与愧疚。他说:“肯定想啊!父母年纪大了,家里淹成那样,怎么可能不担心?”
“但我是党员,是突击队长,这里的抢险关乎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我一步都不能退。”王爽接着说,后来联系上家里,知道家人都安全转移了,悬着的心才放下,也能更专心地守在这里。
作为变电运维中心党员突击队队长,“急难险重”四个字,早已融入王爽工作的日常。他总是主动将最重、最难、最险的担子揽过来。
2021年保定电网迎峰度夏期间,他主动请缨驻守负荷最重的市区集控站,克服多种困难,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2022年北京冬奥会保电任务中,他带队开发“保电特巡智慧看板”,实现设备状态实时全息感知,带领青年骨干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截至目前,王爽直接参与并圆满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超过70项,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担当为电网安全运行贡献着力量。
激发团队的创新热情
在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王爽始终将目光投向电力事业的创新前沿。作为技术能手,他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同样冲锋在前。
7月4日,记者走进以他名字命名的“王爽创新工作室”。一面展示墙格外醒目,上面陈列着各类荣誉证书和创新成果实物。
无线汛情监控系统、接地线防误定位装置、新型围墙排水防护网、智能驱鸟器、刀闸远程遥控装置……这些来自实践、服务运维的创新成果,不仅证明了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更给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支创新团队不仅在小型化、实用性技术创新上硕果累累,更在攻克技术难题上取得了关键突破。针对变电设备的特殊风险,他主导研发的“基于多端耦合的变压器高频局放绝缘监测平台”,凭借前沿技术成功解决了主变高频局部放电监测的难题。这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然而,这项技术的突破并非坦途。在计算主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的关键阶段,一组采集到的数据与理论值存在明显偏差。团队连续攻关一个月,结果仍不理想,项目一度停滞不前。
面对这个“拦路虎”,团队中有人产生了动摇。但作为工作室负责人,王爽坚信难题必有解法。他带领团队成员将问题化整为零,一步一步推导,最终锁定了一个非常隐蔽的数据错误——正是它导致了整个计算结果的系统性偏离。
修正数据后,计算结果达到预期,项目得以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基于多端耦合的变压器高频局放绝缘监测平台”依托前沿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了局部放电缺陷的发现率,为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创新路上必然山重水复,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终会迎来柳暗花明。”回顾这段历程,王爽坚定地说。
如何持续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王爽选择了“揭榜挂帅”机制。工作室墙上悬挂着八项课题,有的已攻克,有的正攻坚。
“通过‘揭榜挂帅’,能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为他们快速成长搭建平台。”王爽说。
变电站二次压板防误装置项目便是典型例证。原本预计需一年研发周期,但在“揭榜挂帅”机制下,找到了合适的攻关人选,仅用6个月便成功完成。
“揭榜挂帅”只是起点。王爽工作室已构建起一整套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项目揭榜后,揭榜人担任“项目班长”,可灵活组建团队统筹推进;采用多元评估机制,将技术论文撰写、成员能力提升、现场应用效果等方面纳入考核……
“工作室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有想法、敢创新,都会得到鼓励。”王爽说。
截至目前,王爽创新工作室已成功研发创新成果27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