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1:06:00    

文|长三角MOMO

腾讯说,科技向善,到底什么样的科技是向善的?我的答案是,科技向善,应该是让世界变的舒服,而不是变得更快。

我已经去潮汕避暑了,吹吹海风吃吃海鲜。

这是杭州一位大厂高管告诉我的,去潮汕避暑,这就是当下杭州人的真实写照,去全中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算是避暑。

昨天,杭州39.3℃,荣登全国高温榜首,我认识的好几个要来杭州出差的大厂人,都推迟了来杭州的计划,不敢去,怕化了,而我认识的一些杭州大厂人,也在想方设法去外地出差,云贵、东北最受欢迎,哪怕是去广州、深圳,也算是一种避暑行为。

记者问李光耀,新加坡为什么你能成功?他说因为空调。

如果此时的杭州,突然失去了空调,会发生什么?阿里巴巴大概率会瞬间从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序列中消失,网易的游戏不会再有任何更新,吉利以及极氪、领克等一众小弟不用再为周榜而烦恼,唯独卖水的农夫山泉,会卖爆自己的产品。

现代办公室文明,是不可能失去空调的,在太冷或者太热的环境里,思考效率会大幅度下降,杭州的众多MCN公司要全部解散,主播嗓门一大就会昏倒,短视频的文案脑子不转,什么创意也不会有,阿里云的AI项目大概率也会停止前进,程序员们的代码开始大面积出错,人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或者一台手机,如果过热,CPU同样会降频,机器如此,何况人。

如果此时的杭州,突然失去了空调,我们还会突然发现,劳动人民生存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杭州的白领们,路上的外卖小哥依旧风驰电掣,滴滴快车司机空跑的时候依旧舍不得开空调,无论多么热的天,依旧有一大群人,无法拥有空调。

我所在的写字楼有六部电梯,我坐了一部没开空调的电梯,然后嘀嘀咕咕咒骂物业抠门,旁边美团的外卖小哥告诉我,南边三部电梯都没空调,北边的三部都有,他们能记住每一栋写字楼的空调位置,他们珍惜每一个吹空调的时刻。

如果此时的杭州,突然失去了空调,我们还会突然发现,整个城市,会在一瞬间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情景,一切都还可以运转,但是一切都会慢下来,我们会恍然大悟,除了电脑、手机和互联网之外,原来空调也是这个世界的加速器,效率保障机器。

人们会从楼上走下来,然后在户外聚集在一起,吹着电风扇,纳凉,吹牛逼,仰望星空,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银河可见了,城市里的星星是稀缺品,邻里关系会被重新拾起来;人们还会发现,工作没那么卷了,一切慢下来之后,很多工作会拉长战线,现在一天完成的事,可能需要三天,然后人们会恢复九十年代的中国节奏,早晨七点趁着凉快去上班,下午四点下班,年轻人重新拥有了生活。

杭州的高温,不得不让人反思科技的力量,时光回溯二十五年,因为电力不足,那会儿的城市郊区经常要给城区工业需求供电,下午停电,晚上来电,不仅没有空调,我连电风扇都不配使用,无数个下午,我光着屁股躺在盆里、池塘里、河里,每年都有无数的孩子,葬身在水里。

腾讯说,科技向善,到底什么样的科技是向善的?

我想,效率可能并不是第一,而是让人们舒服,才是第一。

我想空调就是典型的科技向善,经过数代更迭,现在的空调已经基本解决了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海信空调的技术人员之前告诉我,现在的空调不仅仅是调节温度,它已经是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控制中心,温度、湿度、PM2.5、甲醛、新风等等都可以通过空调实现,外面空气再糟糕,回到屋内,也可以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

但是很可惜,大部分时间,科技并不向善,二十五年前,我虽然吹不上空调,但是那个年代,很少有人患过敏性鼻炎,空气清新,工业化进程,各种汽车尾气和污染空气的释放,成就了“鼻炎一代”;电脑的发明让人们来到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身处世界各地,却又仿佛近在眼前,但是手机的出现,让大部分人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整天活在碎片化的互联网中不能自拔;塑料的出现,让整个世界便利了很多,但是随之而来的污染,让人体多了很多塑料颗粒,让海洋中的生物多了许多塑料杀手。

现在太多的科技发展趋势,都是追求更快更高效,但是往往忽略掉了人类的身体舒适,这是一个人类为主体的社会,任何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都应该服务人类的肉体和心灵健康;我想,科技的发展也像一碗水,科技与自然,之间是有一个平衡点的,如果突破这个平衡点,以人类为基础的社会,就会崩塌,科技过度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非常明显。

核武器的出现,AI的出现,这些都是可以摧毁人类社会的技术,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只要把技术关在笼子里,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科技就可以向善,是被驯服的猛兽。

但是,古往今来,我们最容易遗忘的一个变量就是时间,在漫长的时间里,彗星会撞向地球,那么谁敢肯定不会有疯子出现了呢?

很多科技公司的奋斗目标,都是解放人类的双手,这在我看来,并不是一种科技向善,如果AI代替了人类思考,机器人代替了人类劳动,那么无所事事的人类,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价值是什么?吃喝拉撒享受人生吗?已经如同行尸走肉的我们,还知道何为痛苦?何为快乐吗?

在40℃的杭州,众多大公司的年轻人们,依旧在创造科技创新,创造未来,创造商业神话,但是这些大公司的实控人们,比如马云、比如钟睒睒、比如李书福、比如丁磊,是不是应该在科技之外,思考一下科技背后的人文,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技?

是让科技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让人类自身发挥最大能动力?还是让科技创造一个极速的环境,然后彻底让人类退出历史舞台的世界?

我们到底是需要空调?还是更需要机器人?科技与自然的平衡点在哪里?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为什么坚信疯子会存在?因为当下,人人都坚信,科技可控,我只听到马斯克说,很危险。

在40℃的杭州,我突然觉得,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时代生活,我会选择2000年,那是在我看来,不快不慢的年代,平衡的恰到好处。

我问一个杭州的大厂年轻人,你见过银河吗?他摇了摇头,银河是肉眼能看见的东西吗?我说,在九十年代,那是我们夏天纳凉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