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06:54:00    

【导读】8月9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六讲《全球南方的AI自主与普惠化》在上海报业集团成功举办,加纳国家数字战略顾问坎巴勒·穆萨武利(Kambale Musavuli)、巴西国家信息技术研究所前所长塞吉欧·阿马迪·达·西尔维拉 (Sergio Amadeu da Silveira)、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高级研究员彭润年(John Pang)接力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南方学术论坛秘书长熊节点评。1.5万人次在上观App、央视频、华东师范大学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观看直播。

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南方学术论坛联合主办。

经整理,分主讲3篇、互动、点评、快评共6篇以飨读者。

加纳嘉宾坎巴勒主讲

我来自加纳,是国家数字战略顾问。非洲大陆一直在讨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组成——AI革命。我们用过各种AI模型,使用模型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视角,AI对于我们非洲究竟是什么?我们希望能够创造自己的大模型,建设自己的AI基础设施;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参与全球讨论,尤其是如何制定AI发展的政策框架,因为它不仅能造福于我们的国家,还能造福于全世界的人民。

从自然资源到数据资源

1960年代刚果(金)的领导人帕特里斯·卢蒙巴(Patrice Lumumba)认为,刚果(金)的资源应当造福本国人民。如今AI突飞猛进,如何理解卢蒙巴的这句话?曾经的核心是控制自然资源,今天的核心是控制数据。谁在控制我们的数据?谁从数据中获益?这是非洲大陆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非洲正处于数字十字路口。非洲大陆上众多的年轻人口正在高速生产数据,这些数据是建造AI模型的物理基础,但是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生产的数据,不知道如何以此推进技术发展,如何在决策中拥有发言权。

非洲年轻人使用的大部分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都由西方公司掌控

* 生成了海量数据, 却毫无数据产业控制权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权力的核心轴心。数据与算法、算力正在深刻影响经济、政治与主权意识。

在殖民时代,非洲大陆上的橡胶、黄金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剥削,输出后推动了其他地方的工业革命,但非洲却很晚进入工业革命。在工业时代,非洲为世界输送的矿产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革命,但其人民仍是全球最贫困的群体之一。比如刚果(金)供应全球70%的钴,钴是数据中心供电电池的来源,供应了大量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元素钽,但只有5%的矿产价值留在刚果(金)国内。如今在数字时代,我们非洲有14亿人口(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使用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由Facebook、WhatsApp、Intagram等西方平台主导),生成了海量数据,但我们却对数据产业毫无控制权。三个阶段的逻辑如出一辙:非洲提供原始投入,推动其他地方的创新和经济,而当地社区从他们的资源中获得的回报极少。

钴是新能源电池的原材料,刚果(金)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钴矿分布 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非洲是AI最后的前沿。加纳推行AI技术提升了国家实力,肯尼亚实践数字支付与世界数字技术接近同步。非洲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到了2025年,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数字空间还受西方控制,我们渴望主宰自身事务。

问题不在于非洲是否会参与人工智能革命,而在于它会以所有者、治理者与领导者的身份参与,还是仅作为原材料的供应者与消费成品的买家参与。

*西方制定数据规则,同步控制非洲经济命脉

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热衷于制定全球数据使用准则,例如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与此相伴,法国、德国的相关机构也在AI使用上建立了框架。非洲成为了此类政策框架的试验田,而益处则更多流向制定者,并未造福于非洲大陆本身。今年7月,德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国内禁用DeepSeek,并试图将该禁令强加给非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通过操控非洲的AI机构Smart Africa,将德国的外交政策通过AI政策的框架输送到非洲。

6月24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和Smart Afirca签署数字健康合作框架

美国、法国等在西非拥有军事基地,在一些美国军事基地中就设有数据中心,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也参与建设这些数据中心。伴随美西方的军事扩张,西方也控制着非洲的经济。例如:非洲法郎是由法国银行印刷的,与欧元的固定汇率由法国财政部确定。可以推测,美国对非洲的金融行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是帝国主义的一种集中体现。

我们正在努力推动这些强权力量能够撤出非洲,同时在西非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成立的组织,正采取措施将这些外国势力在财政、金融层面对非洲的影响降到最低。

*大部分数字基础设施由西方建造和控制

在泛非洲主义的谈论中,我们都意识到要更好地掌控AI基础设施,以此打造AI大模型。现在的挑战是,非洲大部分数字技术基础设施都由外国控制。具体来说,90%的海底电缆由美国、欧洲等大公司建造;Starlink、OneWeb和其他公司在没有当地治理的情况下部署了卫星网络;外国电信运营商控制主要移动网络接入点……这种数字基础设施是非洲人工智能未来的支柱,但很大程度上处于结构性依赖。

2024年5月,非洲东部多国因海底光缆受损出现大面积断网图源:央视网

2024年3月,加纳、科特迪瓦、贝宁等多个非洲国家遭遇严重断网事故,数百万名用户的互联网服务中断,多数人持续断网数周。事故起因是非洲大陆西海岸的海底电缆受损。这些电缆网络由美国大型企业控制,虽然与非洲国家签有责任协议,却未能及时开展修复。此类失责行为在非洲多国屡有发生。

此次大规模断网事故,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由此看到,在非洲的许多数据中心也会因光缆问题导致网络连接的不稳定,比如马斯克的数字基建设施市场份额持续与日俱增,但与非洲大陆的互联网连接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美国公司拥有的数据与非洲汽车、交通工具等都息息相关,但这些收集的数据掌控权却不在非洲。

建设自己的“数字主权”

非洲该如何控制自己国家的数字资源?即非洲如何捍卫自己的数字主权。在我看来,司法管辖独立和基础设施控制权需要同时掌握。同时,事实让我们意识到,主权是建设出来的,而非被赐予。

*掌握数字主权,非洲亟需创建一个本土框架

数字主权的落实,对非洲来说亟需创建一个当地的AI框架。此次访问中国,令我非常惊讶的是,中国有许多创新者和机构,例如上海西岸的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工智能方面特别是政策框架方面的进展。

上海西岸的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吸引阿里、华为等企业入驻

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与非洲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非洲的现实情况非常严峻。第一,我们缺乏国家层面的数据政策。第二,我们没有创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更多的是采纳由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云主权”方案。第三,我们使用数据、消费数据,但却无法对相关模型架构框架有所掌控,实际上将数据所在地与实际主权混为一谈。第四,外国软硬件系统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对于基础设施掌控有所不足。

如果我们想创造这样的政策框架,想使用欧洲的框架达到我们的目标,极端事件就是,一夜之间DeepSeek将无法在非洲大陆使用,其他国家的大语言模型也无法使用。现在一些国家更多地在讨论如何防止或者阻止非洲大陆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工具。

可喜的是,7月底在上海召开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主张,有别于西方的单边主义的治理方案,有助于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的直接参与。

*主权的可能性:加纳人工智能战略与其替代方案

加纳人工智能战略(2023-2033)在2022年被提出,目前正进入立法。

《战略》主要规划包含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素养培训,建立创新中心和创业支持,在医疗、农业和治理等领域推行应用AI,大幅提升研究能力和人才发展等。《战略》尽管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但严重依赖外部力量来实现,可能会削弱其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真正的主权与自决。比如,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提供技术援助、通过世界银行数字计划获得融资、与万事达卡、谷歌等私营部门的合作、由外国大学开发教育课程等。

2022年,加纳政府提出了为期十年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究竟如何能实现数据自控,造福于本地居民呢?由社区主导的加纳自然语言处理(NLP)计划展示了一种人工智能发展的替代路径——数据与模型由加纳社区开发并为社区服务。该计划聚焦本地语言(契维语、埃维语、加语、达格班尼语),由社区驱动的数据收集与验证,提供面向本地开发者的开源模型,在教育与医疗中应用本地相关应用案例。这样,技术可免费供本地开发者和组织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尊重并强化本地文化价值。这种社区主导的方式与专有人工智能系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提取非洲数据的同时几乎不给予当地社区任何控制权或透明度。显然这个替代方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非洲,符合非洲现实利益。

* 借助金砖体系力量非洲青年作为建设主力

访问上海期间,我们与本地不同的数字政策制定者做了充分的沟通。我从中国学到了许多,包括政策制定者是如何工作的,我们该如何解读算法,理解现在正在努力推进的框架。借鉴好中国先进的经验,对非洲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都非常重要。2025年1月,中国发布了DeepSeek,它向我们展示了民主化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DeepSeek的问世也使一些西方国家公司如ChatGPT、OpenAI 更新了自己的模型。向人民提供这样的资源和应有资源是我们接着应该走的道路。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打造这个模式?

DeepSeek的问世给非洲带来了启示和机遇 图源CGTN

金砖国家与主权基础设施包括平台体系、数据中心、语言模型,不仅要实现系统协同与监管合作,共享科研与技术开发,还要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程度。要想达到这个愿景,第一步就是创建资源共享的互惠互利的框架,第二步是确保支持非洲国家。做得更好,不仅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人更好地掌控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帮助我们的工具更好地落地。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让非洲自己的力量尤其青年完成这些建设。

非洲有陆地、有资源、有人才,需要全球的技术。我们甚至设想,能否打造一个更加崭新形式的中国非洲版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针对数字领域的“一带一路”倡议?

AI塑新世界非洲获尊严

在上海的参观让我们收获颇多。人工智能技术让我穿上中国古人的衣服,穿梭历史回到过去,于是我想到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传播非洲的文化、非洲的语言、非洲的故事,进而帮助非洲的社区,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如果我们有这些工具,非洲国家如何做得更好?在文化上凸显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也参与了大语言模型的讨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第一,聚焦科研、伦理标准与开源发展。第二,加强人才培训与科技交流。第三,开辟突破欧美主导格局的发展路径。

2025年1月,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基地在上海启用

为何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如此重要?

非洲裔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曾提到,他对无法改变人民处境的技术不感兴趣,无论这个技术听上去有多高大上。我们在讨论数字主权问题时,必须要铭记人类是这一切的根基。正如第四次工业革命想要带来的变革一样,我们坚信,AI作为一个工具可以改变现状,尤其是全球南方部分国家所面临的战争、冲突、资源浩劫、河流、土地的破坏。我们还将塑造明天的世界——我们想要实现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中,人工智能会改变普通非洲人的命运。

我相信金砖国家能够为认知自主与技术多样性开辟空间,确保我们有共享的知识和共同发展的项目,最后一同改变世界秩序,其中,加强金砖框架内的合作对于我们的变革至关重要。金砖国家已提出各种掌控主权的替代方案,比如,印度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方案,诸如UPI和Aadhaar这样的开放协议,为摆脱企业平台垄断提供了替代方案,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包容性的数字服务;巴西政府强制要求使用开源软件和数据主权法律,为在不孤立的情况下实现技术独立提供了范例;南非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提出以非洲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法,优先考虑集体利益与历史补偿,而非单纯追求效率指标。

保护数据主权,AI才能造福非洲人民

非洲也期望与中国的关系有更新的发展。比如,技能转让侧重核心技术能力,建立拥有平等知识产权的联合研究机构,平台与基础设施的共同治理,培训项目培养的不仅仅是用户而是创造者,共同开发技术等等。

我们必须要共建共享,让世界上的每个人尤其是非洲人民能够在和平与尊严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现场听众吸收来自非洲的信息

整理:李念 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