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儒风君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大地春回,灯火万家,又到一年元宵。
元宵节,是春节年俗的尾声,也是扬帆起航的先声。
这一天,人们赏花灯、逛庙会、走百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而无论南北,最少不了的食俗便是吃汤圆,以求阖家团圆、事事圆满。
其实汤圆,不只是寓意着“团圆”,人这一生,也恰如碗中的一颗颗汤圆。
1
历经打磨方成材
《明宫史》中说:“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
汤圆,又称为元宵,需经过一次次的浸水沾面,反复揉搓,最后才能下锅煮熟,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倘若懈怠敷衍,少了其中打磨翻滚的工序,便无法成型,一煮就散。
人何尝不是如此,经事长智,历事成人,唯有不断打磨经历,方成大器。
少年时,为了求学,寒窗苦读,披星戴月,多少个日日夜夜。
又远赴他乡,在外漂泊,独自历练,慢慢体会父母不易,人生艰辛。
中年时,为了生活,早出晚归,奔波劳碌,多少次黯然神伤。
悟得世间人情冷暖,世事变幻无常,渐渐明白放宽胸怀,放大格局。
老年时,为了健康,三餐规律,早睡早起,摒弃过去不良的习惯。
经历了小病大痛,内心变得通透,更懂得关怀家人,也学会善待自己。
漫漫人生路,我们也会遇到无数的人,有好有坏,有亲有疏。
好的人给我们温暖,坏的人教我们成长,也知道最好的社交不过是:聚散有时,亲疏随意。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于世事的积极应对中,咽下委屈,磨炼心态,锻炼能力,成就格局。
那些凡是磨你的东西,都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如汤圆一般,成型成材。
2
内外兼修才圆满
《上元竹枝词》有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汤圆外表有糯米皮,内里有各种各样的馅,如桂花、芝麻、豆沙、核桃等,让人观之可亲,尝之甘甜。
正如身而为人,不仅要有得体的外在,也要有丰盈的内在。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和境界。
在外行走,既要修炼形象干净得体,保持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也要修炼言行,知人不评人,知事不声张,待人以诚,使人久处不厌。
同时还要修炼脾气,遇事不急躁,逢人不恼火,稳定情绪,才能收获福气。
一人独处,要修炼品行,为人清白,处世厚道,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
境遇起落时,要修炼心态,无论顺逆,心若万里晴空,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无论何时,都要修炼能力,经常读书,提升认知,有一技之长,方有底气和安全感。
最重要的,是修炼灵魂,播种善良,控制欲望,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杨绛先生说过:“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修好外在,精进内在,不断淬炼、沉淀,变成更好的自己,想要的圆满才会向你奔赴而来。

3
简单朴素是至味
苏轼写:“人间至味是清欢。”
汤圆,没有繁琐工序,没有复杂调味,却是千百年必不可少的元宵食俗。
因为最高级的味道,就藏在最简单朴素的烹饪中,故而老少皆宜,南北挚爱。
恰如人生大梦一场,热闹繁华不过是表象,简单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谛。
活在世上,做一个极简的人,减法过生活,方能找回真实自我,拥有无边幸福。
精简圈子,不必找不三不四的人,说不痛不痒的话,低质量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精简欲望,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你想要的越少,才越知足富有。
精简心灵,不活在他人的眼里和嘴里,心之向往,安之若素,便能享受人间自在清欢。
作家马德说过:“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人生一世,层次低的人复杂,层次高的人简单。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就是最通透的活法。
说:
人生如汤圆,历经打磨,才能成材;
人生如汤圆,内外兼修,才能圆满;
人生如汤圆,简单朴素,才能幸福。
往后余生,愿我们懂得汤圆的智慧,不怕磨炼、不停修炼、不需复杂。
也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赏天上月满,得人间圆满,新的一年,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