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8日讯(见习记者 彭美涵 全媒体记者 李梓潇)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即将启幕,芷江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才华的店里,一如往常的热闹忙碌。上午十点,他拎着刚采买回来的新鲜广荷与扁豆走进店内——这些是熟客才知晓的隐藏时令风味。到了十二点,小店已座无虚席。
杨才华自幼看着奶奶制作芷江鸭,十八岁时外出学艺,最终仍选择回到家乡,一心扎根这道传统美味。八年时间里,他陆续开出三家侗族风味的芷江鸭饭店,却始终不忘初心。“食材最关键!”他说,“很多人来找我加盟,或者催我去外地开分店,但我坚持不盲目扩张。一旦速度过快、品质跟不上,就失去了根本。”
走进他的厨房,墙上张贴着清晰的菜品验收对比图:必须选用120天以上的麻鸭、肥瘦相间的前腿肉……每一个细节,都是他对风味的执着。
他坚持传统“三炒三焖”工艺,配以芷草与五花肉提香。除了经典做法,他还推出不少创意风味:夏季有限定的鸭汁广荷,脆爽开胃、多汁下饭;自创的扁豆芷江鸭,炖至软糯的扁豆吸饱鸭香,入口绵密浓郁。侗族特色田螺鸡也是店里的人气菜品,曾在展会上热销。这些“隐藏菜单”,都成了熟客频频回头的理由。
他的芷江鸭不仅吸引本地食客,更走向全球各地。这天早上,他就收到一位长沙刘女士的订单——她曾在衡阳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上尝过他的芷江鸭,自此成为忠实粉丝,不时通过微信订购。新鲜出锅的芷江鸭经真空包装,发往广州、上海、浙江、昆明……甚至更远。“最远寄到过俄罗斯,”杨才华笑着说,“那位客人来店里吃过一次就爱上了,他不会中文,还特意请助理联系购买。”
作为湖南非遗展示活动的“老熟人”,今年已是杨才华第三次参与。“每次我都会在现场现炒芷江鸭和田螺鸡。”他笑道。有人说,有他在,整个会场就多了真实的烟火气——而那,或许正是一种非遗技艺最生动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