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8:20:00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开元”一词不仅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纪元,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与祝福。

小井峪村开元寺位于村庄西面,原为大王庙,寺院始建于唐代。1997年,小井峪村在大王庙原址新建开元寺。现在的开元寺占地约三亩,山门坐西朝东,正对小井峪戏台,南北两侧钟鼓楼屹立,正殿坐西朝东三间,侧殿坐北朝南三间,还有南会馆三间及偏院一处,北偏殿为土坯窑洞式建筑,正殿及南会馆为砖木结构,朱红色的墙体浓郁深沉,上覆有橙色琉璃瓦。

开元寺,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我们都能找到以“开元”命名的寺庙。开元寺并不仅仅是一个寺庙的名字,它更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一个文化符号。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唐玄宗缔造了唐朝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不仅政治经济繁荣,文化宗教政策也较为开放。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各设立一座官方寺院,统一以年号“开元”命名,即“开元寺”。此举旨在通过宗教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彰显盛世气象。

小井峪开元寺正殿为二层建筑,中阁最大,为观音殿,观音塑像面容平和、威严肃穆。在观音塑像两侧是侍者和十八罗汉的塑像,十八罗汉或坐或立,神态和动作各不相同,连伏虎罗汉身旁的老虎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大殿的顶部悬挂着金色的帷幔,殿内墙壁上绘制着生动的壁画,中间的供桌上,线香散发出袅袅烟气,让人内心慢慢静下来。观音殿宇对联内容为“镇恶扬善法轮道,匡正除邪千古德”;两侧大王及大王母亲殿宇对联分别为“大王泽佑千家阜,庙宇辉煌万户春”,以及“数劫尚存凌云志,一朝复古展新颜”。

南侧殿宇供奉赵武的母亲——赵庄姬,北侧殿宇供奉赵武。赵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宗主,他曾力主和睦诸侯,促成了晋国和楚国的“弭兵之盟”。

正殿前植有两棵高耸入云的楸树,院中有一棵树龄几百年的柏树,北侧殿宇前有两棵千年槐树。从正殿拾级而下,在院中南侧还有一处门廊可以通向后院。后院更为幽静,建有一座偏殿和一座大雄宝殿。在后院的墙壁上,有一处对称分布的砖雕,古朴典雅,值得细细观赏。在砖雕的中部雕刻着一个“福”字,字的两侧各有一幅八边形的“祥瑞图”,上面的瑞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传说小井峪村大王庙是“藏山大王”赵武在太原的一处行宫。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的“大王”生日,小井峪村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在大王庙烧香供奉,在大王庙对面的旧戏台“唱戏娱神”,祈愿“大王”保佑,感恩“大王”赐福。

另外,据传说“大王”是属猴的,因此小井峪村内千百年来严禁江湖艺人耍猴表演。另外,皮影戏、木偶戏俗称“提猴”,小井峪村内也禁止此类表演,同样也为了显示对赵武的尊崇。

“开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寓意涵盖了新的开始与希望、繁荣与发展的愿景,吉祥与美好的象征,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寓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并州新闻 王 钦 文/图